非小号动态

非小号app当新加坡驱赶了一批资金后香港躺赢了

新闻 2025-06-19 04:27

  最近,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新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经济体依次为:

  其中,香港表现亮眼,较去年上升两位,成功重返前三,但距离其2019年及更早期的巅峰位置仍有一段差距。

  排名第4至第10的国家地区依次为:丹麦、阿联酋、中国台湾、爱尔兰、瑞典、卡塔尔与荷兰。

  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新加坡和香港。先来看一下最近几年世界上的一些主要排名

  统计自 2023 年至 2025 年(共 3 次排名),共 69 个经济体中两地表现如下:

  Mercer 2024 城市生活质量:新加坡常年高分,在前 20;香港未入榜前 20

  Movingto 2025 全球宜居指数:新加坡位列第17,香港排名第22

  反洗钱法规严格,监管深入,重要领域收紧,尤其针对加密资产、家族信托和离岸账户。

  而香港则采取相对宽松、灵活的监管策略,不断优化跨境资金流转机制,增强税务及法律透明度。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枢纽,不断推进夜市交易平台、资产证券化、创新金融工具等,提高金融服务吸引力。

  尽管新加坡竞争激烈,但近年金融和数字资产监管更趋谨慎,使资金配置更倾向流向监管更宽松的一方。

  这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设定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牌照的最后期限—

  凡是在新加坡注册或运营的加密企业,若未取得相关牌照,不得向境外客户提供任何服务。

  这项新规的发布,彻底切断了此前加密企业“在新加坡注册、向海外客户服务”的灰色空间,令大量Web3从业者措手不及。

  一位Web3资深人士直言:“新加坡生活贵、管得严、赚钱机会少;想生活本,想赚钱得去迪拜。”

  “已经做好了整体将办公室迁移至香港的计划,不知道具体时间表,在新加坡已常驻 2 年,正准备申请新加坡永居(PR),遭此变故,心怀遗憾与不舍。”

  而香港方面则迅速展开“人才招商”行动: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公开发文,欢迎新加坡的加密从业者迁移至香港发展,并承诺提供支持。

  新加坡选择以信誉为先,收紧金融风险敞口,而香港,则选择以“监管友好”继续吸纳新经济企业。

  近年来,新加坡本地与国际私人银行(如 DBS、UOB、J.P. Morgan、Credit Suisse 等)在开户与账户维护方面的风险管理标准显著提高。

  来自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客户,尤其是没有本地居留或纳税身份者,账户被“降级”或关闭;

  中国客户受到较多影响,部分因资金来源难以证明或税务资料不完整被银行列入重点审核名单。

  家族信托或个人信托账户需要提供更复杂的结构说明、税务透明度和资产合法性来源;

  银行逐渐回避与“空壳信托”合作,若发现信托架构背后实控人不明或未申报税务义务,有可能直接冻结交易或关闭账户。

  新加坡过去因税收优惠、外汇自由与政策稳定,吸引大量家族办公室落地,特别是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富豪。

  13O 与 13U 计划升级: 对于享受免税投资收益的家族办公室,最低资产规模、投资门槛与本地支出都有所提高;要求至少聘请两名本地专业人员,并投资一定比例于“本地合格投资”(如新交所上市公司、私募基金等)。

  金管局现场抽查频率上升: MAS开启对已设立家办的“运营实质性”审查:办公地址是否真实?是否有雇员?是否运营投资活动?部分存在“空壳”嫌疑的家办,被撤销优惠资格甚至面临税务补征

  家办“监管套利”窗口关闭:原先一些设立新加坡家办的目的为“人来钱不来”模式,现在不再被容忍;MAS强调:家办不可仅作为资产停泊地,必须体现真实的家族财富管理与本地经济贡献。

  生意不好做就算了,怎么样也得拿个新加坡身份,尤其是创业者,可以申请自雇EP。

  永久居民(PR)审批日趋保守,申请时间变成一年多。创业者经常出入境,以及公司帐户流水不够,雇佣的人不够,导致自雇EP申请悲剧的人不少。

  工签门槛提高,GIP投资移民门槛翻倍上调,审批更偏好“实业”与“贡献”。

  香港特区政府自2022年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起,便明确表态:虚拟资产是未来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起正式施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发牌制度,首批持牌交易所OSL与HashKey已运行良好;

  金融管理局(HKMA)积极推动稳定币合规路径,预计将于2024/2025年推出稳定币发行框架——在亚洲国家中走在前列。

  2022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被视为香港近年来最具“抢人”气魄的政策之一。

  2023年首年吸引超5万人申请,其中大部分来自内地一线城市。当然也有一些来自新加坡。如果你也是在新加坡的香港高才,欢迎进群:

  同时,香港对高才落地的扶持也非常实际:子女教育、税务减免、就业路径、创业支持都配套齐全。

  对人才更有诚意:高才之外,还有专才、科技人才、优秀人才入境计划(QMAS)等组合拳。

  在政策制定上,香港开始越来越像一个“东亚迪拜”,用制度争夺人、钱、技术和未来。

  当新加坡因为监管趋严逐步过滤部分资金、企业与人才时,香港正用极强的适应能力与危机感重启经济。

上一篇:孙宇晨旗下加密平台拟进行IPO波场代币TRX暴涨5

下一篇:币圈归来?香港稳定币激活跨境支付内地资产赴

猜你喜欢